联系电话
综合之前五期我们的介绍:
● 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人群多发
● 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 是一个“可防难治”的疾病
为了保护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手足口病的预防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在介绍具体的预防措施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重要概念,传染病防控三要素,它是一切传染病防控的基础,也可以看作是传染病防控三角。
01
传染源
是指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需注意在不同病情时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此外,疾病症状消失后的病原携带者以及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不易被发现,这类人群作为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手足口病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可向外排出病毒,且病人在出现症状前的数天,其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已存在病毒,所以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具有隐蔽性。需要注意的是,成人也可以感染能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并传染给儿童。
所以,在手足口病防控时,控制传染源这一措施的难度较大。
02
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于传播因素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经空气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均属于水平传播。
知识回顾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在环境中抵抗力强、广泛存在,污水、河水、垃圾中均曾被检出。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接触传播或飞沫传播。具体包括:粪-口途径(如接触病人粪便)、人群密切接触传播、接触了病人的疱疹液或被其污染的物品、病人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等。
所以,在手足口病防控时,切断传播途径这一措施的难度也较大。
03
易感人群
是指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需注意在不同病情时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此外,疾病症状消失后的病原携带者以及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不易被发现,这类人群作为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对能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多发,但成人也可感染后传染给儿童。一些常规防控手段,如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对于5岁以下儿童来说,难以良好的贯彻执行。
所以,在手足口病防控时,常规的手段对保护易感人群的难度也较大。
分析了传染病防控三角,我们发现常规的一些防控措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该如何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呢?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就需要20世纪公共卫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疫苗了。
转自 昆明所疫苗零距离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