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真凶”还得靠它!

2022-04-18      1246

image.png


上期我们提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能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原也有很多,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手足口病如何才能确诊并确定病因呢?



我国《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指出,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流行病学史是指,在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临床表现是指,表现出手足口病的可能临床表现。


(点击进入上期了解临床表现)



image.png

小tips

识别疑似手足口病病例的致病因素,特别是是否存在EV71感染,有助于后续的临床处理。因为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存在广泛的差异,采用的治疗手段也不同,并且确定病原可以提示需要重点关注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 肠道病毒(CV-A16、EV-A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 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

4 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多用1和3进行诊断。因为2是基于细胞培养和病毒分离和鉴定,这种方法既耗时又耗费资源。而若是就诊患者接种过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既往感染过肠道病毒、患者年龄>3岁或在患者发病72小时内,则会对4的结果造成干扰,不建议采用4的方法。


此外,有效和准确的病毒学诊断取决于在正确的时间收集合适的临床样本,并在最佳条件下将其运送到实验室。


image.png

Q

什么是正确的时间?

image.png

A

及时!当认为是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时,及时采样!


image.png

Q

什么是合适的临床样本?

image.png

A

咽拭子及囊泡拭子样本被认为是最有用的样本。EV-A71可在粪便中传播数周,粪便(直肠拭子)样本也是检测的合适临床样本。


转自 昆明所疫苗零距离



免费咨询热线

专业客服为您解疑答惑